盤點4騙食品
亞夫
“四騙”食品。哪“四騙”?騙色、騙香、騙味、騙錢。前三騙是手段,後一騙是目的,就是為了一個字,“錢”。
為了錢,一些不法商販什麽都想得出來,什麽都敢幹。甚至在食品、藥品、飲料、保健品上,都敢下手。這就是最近從臺灣寶島傳來的消息。
最近臺灣的塑化劑風波越鬧越大,受害人已波及到三至五歲的小孩。一些孩子的敏感部位發育異常,日後或將引起生理、心理與社會問題。
這些無辜的孩子遭此橫禍,就是因為吃了有毒塑化劑食品。而媽媽們更是沒有想到,她們每天給孩子吃的東西居然有毒。所以悲憤異常,都想討個說法。
受害的不止是兒童,被汙染的還有成人飲品、食品,包括面包、咖啡豆、奶茶等,一些臺灣知名的美食,都受到了沖擊。影響之大,一時難以評估。
在大陸,與塑化劑風波相類似的,是前一陣子在上海等地出現的“彩色饅頭”和“毒豆芽”事件,也是黑心廠商的違法妄為。
為了牟求暴利,一些不法商販不惜采用各種手段來坑騙消費者。其中,使用最多的就是“四騙”,通過騙色、騙香、騙味,來謀求騙錢。而所謂騙色、騙香、騙味,則是針對中國美食的特點而來的。
因為中國人講究食物要色、香、味俱全。端上臺面的菜式、茶點,不僅要好看,還要聞之有余香、視之有悅色、品之有韻味。這樣才有水平,才能吸引人。當然也會賣出好價錢。
為了做到這一點,過去的師傅總是很講究選材,只有找到好的食材,才有可能做出佳肴來。如果是臭魚爛蝦,肯定不會通過師傅的把關。
但是,今天的情況不同了。一方面,上館子、吃方便食品的人多了,對好食材的需求上升了。另一方面,現在食品工業越來越發達,不僅能“化腐朽為神奇”,而且能“創造”出許多匪夷所思的“美味”來。
這種“創造”,一是從視覺上模仿真貨,以達到騙色的效果;二是從味覺上模仿天然食材,以蒙騙味蕾;三是從嗅覺上誤導顧客的感受。比如,像有些牛奶咖啡,根本就沒有一點咖啡豆和牛奶的成分,完全是化學合成物,卻拿來高價蒙騙錢財。
這種用化工方法來制造的美食,現在非常流行。有些在合法與非法模糊地帶,有些根本就是違法了。而消費者對此則懵懵然,很少知情。
因此,現在要治理“四騙”食品亂象,一要讓信息透明化,讓顧客知道食品的全部信息;二是要建立食品舉報制度,嚴格執法;三是要規範食品行業行為,不能讓中華美食的金字招牌葬送在黑心商人手裏。
食品絕不只是口福的問題,它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,絕不能小視。
相關文章